8月2日,澎湃新闻从多个业内人士处获悉,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今日向各金融监管局、各人身保险公司和保险业协会下发《关于健全人身保险产品定价机制的通知》,主要包括九方面内容。
《通知》明确,2024年9月1日起,新备案的普通型保险产品预定利率上限为2.5%,相关责任准备金评估利率按2.5%执行;预定利率超过上限的普通型保险产品停止销售。
自2024年10月1日起,新备案的分红型保险产品预定利率上限为2.0%,相关责任准备金评估利率按2.0%执行;预定利率超过上限的分红型保险产品停止销售。新备案的万能型保险产品最低保证利率上限为1.5%,相关责任准备金评估利率按1.5%执行;最低保证利率超过上限的万能型保险产品停止销售。
《通知》还指出,建立预定利率与市场利率挂钩及动态调整机制。参考5年期以上贷款市场报价利率、5年定期存款基准利率、10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等长期利率,确定预定利率基准值,由保险业协会发布。挂钩及动态调整机制应当报金融监管总局。达到触发条件后,各公司按照市场化原则,及时调整产品定价。
《通知》要求,对于分红型保险产品和万能型保险产品,各公司在演示保单利益时,应当突出产品的保险保障功能,强调账户的利率风险共担和投资收益分成机制,帮助客户全面了解产品特点。要平衡好预定利率或最低保证利率与浮动收益、演示利益与红利实现率的关系,根据账户的资产配置特点和预期投资收益率,差异化设定演示利率,合理引导客户预期。在披露红利实现率时,应当以产品销售时使用的演示利率为计算基础。
此外,《通知》还鼓励开发长期分红型保险产品。对于预定利率不高于上限的分红型保险产品,可以按普通型保险产品精算规定计算现金价值。
值得注意的是,《通知》再次强调了要深化“报行合一”,加强产品在不同渠道的精细化、科学化管理。各公司在产品备案或审批材料中,应当标明个人代理、互联网代理、银邮代理、经纪代理等销售渠道,同时列示附加费用率和费用结构。
《通知》要求,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,优化产品开发设计,稳步调整产品结构,不断拓展和丰富保险保障的内涵和外延,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保险保障和财富管理需求。
与此同时,要强化销售行为管理,切实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。加强销售人员分级分类管理,有序实现销售人员资质分级、产品分类、差异授权。加强产品适当性管理,根据消费者需求、风险承受能力和交费能力销售适配的保险产品,不得将浮动收益误导为保证收益。要建立与预定利率动态调整机制相适应的产品开发管理体系,确保预定利率调整过程中,产品开发、切换、停售、销售管理、客户服务等各项工作平稳有序进行。
声明:本网转发此文,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资讯信息,所渉内容不构成投资、建议消费。文章内容如有疑问,请与有关方核实,文章观点非本网站观点,仅供读者参考。
北交所主题基金业绩回升新基金密集成立
近期,北交所股票活跃度显著提升,单日成交金额连续多个交易日超20...
lifeme魅蓝Blus2S无线耳机官宣全新豆青
感谢IT之家网友华南吴彦祖的线索投递!,魅蓝科技官方微博表示,l...
90后清华副教授王笑楠:当你找到了能研究五十年的
演讲中的王笑楠图源:时代财经蓬松的披肩长发、星星状耳坠、合体的黑...
科技股“零日到期期权”将至美股周五将迎来期权抢购
智通财经APP注意到,随着华尔街最热门的两种趋势发生碰撞,全球最...
网易2023Q1营收250亿元,将加大AIGC投
5月25日,网易披露了2023年第一季度财报。财报显示,网易一季...
第五期绿宝石医生榜单发布选拔标准更加严苛、榜单含
在24日举办的第五期绿宝石医生榜单发布会上,第5期绿宝石医生榜单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