九三学社社员蒋俊:雄鹰飞翔逐梦云端向未来

发布时间:2025-07-23 21:44   内容来源:中新网上海      阅读量:15551   

“单笔最大!阿联酋企业10亿美元采购中国‘空中出租车’!”日前,一则新闻冲上热搜:阿联酋企业Autocraft与上海时的科技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时的科技”)在上海签署10亿美元协议,用于采购350架E20 eVTOL(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)。这是截至目前中国最大的单笔eVTOL意向采购订单。

一架莹白如练的纯电小型飞机,缓缓垂直起飞,又逐步倾转成固定翼模式,以320公里的时速飞向天际……中国eVTOL正以惊艳之姿闯入全球视野。和飞机一同“起飞”的,还有一位九三学社社员的炽热梦想。他就是时的科技创始合伙人兼首席市场官蒋俊。

2024年5月的第五届上海创新创业青年50人论坛现场,蒋俊手捧“上海创新创业年度十大案例”奖杯,眼中闪烁着赤诚与自豪的光芒,我们也在其中“看”到了一个精彩的奋斗故事。

4年前,一颗创业的“火苗”在心中熊熊燃烧,点燃了天边的朝霞,也点燃了这位“连续创业者”在空天赛道的凌云壮志——由时的科技自主研发的E20 eVTOL在城市上空翩翩飞行,不仅是这家中国企业技术实力的展示,更成为国家低空经济战略的优雅“代言”。

探路,于时代浪潮中抢占先机

“85”后蒋俊出生于浙江临海,骨子里流淌着浙商“敢为天下先”的血液,遇事总爱“搏一搏,去找到自己热爱的事。”从电商到AI自动驾驶、再到“空中的士”,他的每一次跨界创业都如猛虎细嗅,伺机而动,果敢出击。

大学就读软件工程专业时,他在电商领域开启首次创业,发现了“从无到有”创造价值的乐趣,也锻炼出对市场需求的敏锐嗅觉。2015年,移动互联网浪潮汹涌,蒋俊联合创办“在家点点”社区O2O平台,在探索数字化商业模式的过程中积累了用户思维与运营经验。2017年,人工智能热潮兴起,蒋俊顺势而动,加入深兰人工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深兰科技”),负责无人驾驶环卫车与清洁机器人业务,在AI与机器人领域打拼3年,摸索了智能系统与硬件结合的创新逻辑,也打下了技术融合的思维基础,对硬科技和更前沿的领域有了更多理解和思考。

2018年,命运冥冥而动,蒋俊的创业神经再次被“戳”中。李开复的一场演讲中,Uber Elevate宣传片里“空中出租车”的场景令他震撼:未来出行真的会这样科幻吗?

但为什么我们国家没有?蒋俊意识到,这不仅是交通工具的一场变革,更是对珍贵空域资源的一种“守护”,是低空经济领域的一次竞赛。

“从那时我就开始构想,这个事情有没有机会在中国实现!”2020年,蒋俊放弃深兰科技的优渥条件,毅然进入上海峰飞航空科技有限公司,出任高级战略副总裁,首次触达航空赛道。

“有时,为了往更高处去,你得往下走一些些,攒足力气,才能更好出发,向新的征程。”蒋俊说,“这个过程就像爬山,爬上一座山峰后,要先走下来一些,才能去攀登另一座更高的山峰。”

2021年5月,他与几位志同道合的伙伴一起创办时的科技,正式向eVTOL领域发起冲击。同为把握先机、自诩“理工男对科技发展方向的直觉”,这次的创业却有所不同,它更像一场宣誓:在这条对标未来的新赛道上,中国不能落后。

攻坚,倾转旋翼背后的中国方案

在时的科技位于上海闵行的研发中心内,E20 eVTOL原型机静静停在车间,像一只蛰伏的白鹰,微展双翅,蓄势待发。这架全国首款实现倾转旋翼技术的载人电动飞行器,从一张图纸到多个比例的缩比机、直到全尺寸原型机问世,每一步都凝结着时的科技团队突破海外技术封锁的心血。

倾转旋翼技术,能够实现对“垂直起降”与“高速巡航”的融合。但如同eVTOL领域的“珠穆朗玛峰”,对它的攻克,像一次艰辛的攀登,更像一场虔诚的修行。

飞机从垂直起降转为水平飞行时,空气动力学特性逐步变化,如何保证平稳可控?“电动化带来了倾转旋翼发展的新机遇。”蒋俊说。

时的科技团队一边钻研大量文献,一边自己琢磨结构原理、创新算法思路,先在小的缩比机上试验,又花了2年多时间,做了上千次仿真计算,再在全尺寸的原型机上完成验证,终于解决了倾转过渡阶段的技术难题,拥有了完备的自主知识产权。

飞机整机成本更低,载重比更高,飞行速度更快,更具有更高的商业化价值,时的科技坚定走这条“难而正确”的道路,得到最好印证。

以飞机技术为基底,对新能源、电动化、人工智能等多项技术进行跨界融合,E20优势“开挂”,未来感满满:最快时速320公里,80分钟的车程可缩短至18分钟;800V高压充电系统,20分钟内快速充电;大直径低转速5叶螺旋桨,起降噪音70分贝,巡航噪音低至45分贝;以低空旅游和“空中的士”为主要应用场景,运营成本低至2-3元/公里/人,价格与地面出租车相当,但出行效率大大提升。

“E20不仅把人‘连接’起来,更和出行‘连接’起来,应用场景非常广阔。”蒋俊说,“我们相信,未来的立体交通,是更高效快捷的智能出行,也是更自由快乐的飞行时光。”

作为公司创始合伙人和首席市场官,除了兼顾技术开发,蒋俊肩负更多的是市场拓展与融资的重任。2023年2月,在严峻的融资环境中,时的科技完成1亿元Pre-A轮融资,目前共完成了6轮融资;2025年4月,与中银金租达成战略合作,签署100架采购订单意向协议,开启央企布局eVTOL的先河。今年7月,时的科技获得阿联酋企业10亿美金的订单,国际化出海布局进一步扩大,也实现了中国eVTOL行业将适航标准输出海外,走向共建“一带一路”国家。

“投资者看重的不仅是过硬的技术,更考验企业对行业的理解和产品落地能力。”用3年时间完成从缩比验证机到全尺寸原型机的跨越,2023年10月完成原型机首飞,正式提交适航审定申请、G1签署等……这些节点的准时交付,让市场看到了中国团队的执行力。

践行,为低空经济注入“九三”智力

挖掘蒋俊在行业萌芽期的主动担当,热血青年的特质展露无疑——早在2019年,他就开通了科普eVTOL的公众号,把晦涩的技术名词化作通俗解读,向感兴趣的读者普及行业知识。

2020年,他建立了一个eVTOL行业交流群,骄傲于“群里培养出了30多个低空经济的CEO”,也感叹“一个人做的行业不是行业,更多有志之士的加入,才能让行业‘长大’和‘成熟’”。积极在低空经济领域撒播火种,为行业充能注氧,他认为是“分内的事”。

2023年9月,还是入社积极分子时,蒋俊就主动学习,参与到社情民意信息工作,与九三学社闵行区委会秘书长富荷蓉联名撰写了《关于推进上海先进航空器eVTOL产业发展的建议》。

“eVTOL有望成为继C919大飞机后又一个航空产业新高地,而上海汇聚了国内最优秀的航空设计资源,也是目前拥有国内最多数量eVTOL公司的城市,发展潜力巨大。”蒋俊说,“我们呼吁推动加强eVTOL产业认知积累,加大政策支持力度,破解适航取证受阻难题,抢占发展先机。”该信息当月即被上海市政协采用。

2024年,国家民航总局加大适航审定资源投入,国资首次对eVTOL进行战略投资,中央空管委确定在合肥、杭州、深圳等六城市开展eVTOL试点……这一年,被称为“低空经济元年”。

完整的新能源产业链、强大的制造业基础、开放的应用场景,中国在全球低空经济赛道的优势逐渐凸显。

也是这一年,蒋俊如愿加入了九三学社。以爱国为底色,以科学为信仰,政策的东风让人倍感振奋的同时,他也感受到更大的责任。“作为头部企业,我们承担着行业规范建设者的重任。”

在国内,作为参与企业之一,时的科技和中国民航总局、中国民航大学等共同推动我国适航取证标准的建设;在海外,在中东、东南亚等共建“一带一路”国家和地区积极布局,推动中国和海外民航局签署双边协议,致力把中国eVTOL和中国适航标准推向海外。

“九三学社汇聚了众多科技精英,我们在其中,能更深入地参与国家战略讨论,同时也要更精准地建言献策,为做好中国的智能飞行器、打造低空经济的中国品牌,贡献‘九三’智力。”蒋俊说。

领跑是我们的目标。中国eVTOL,必将大有可为。

未来,共绘国家立体交通新图景

当夕阳为E20的旋翼镀上金边,蒋俊和他的团队正用热血“耕耘”、用青春“书写”低空经济领域的新篇章。实验室的蓝图、研发中心的灯火、试飞场的晨曦,无不见证着一群“燃”者对“MADE IN CHINA”的信念。

站在低空经济发展的潮头,蒋俊对未来充满期待:2027年,E20将完成适航取证并量产,并投入商业化运营,2029年实现高速发展和规模化应用。“目前,公司已有约900架订单。我们的使命是,为社会提供安全便捷的空中出行。”蒋俊说。

有一天,当E20在城市上空飞行成为日常,当普通人都能够享受空中快捷出行,才真正实现了“时的”寓意“时间的士”的初心。在低空经济的新蓝海,这位“九三人”正以倾转旋翼为笔,在云端编织“普惠大众”的梦想,带领中国eVTOL飞向更广阔的天地。

声明:本网转发此文,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资讯信息,所渉内容不构成投资、建议消费。文章内容如有疑问,请与有关方核实,文章观点非本网站观点,仅供读者参考。

热门图文